什么是铁路线路(深入解析铁路线路,定义、分类及相关术语详解)
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铁路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,其重要性日益凸显,铁路线路作为铁路交通的核心组成部分,承载着运输货物和旅客的重要任务,本文将深入解析铁路线路的定义、分类及相关术语,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概念。
什么是铁路线路 铁路线路,又称铁路轨道,是指铺设在地面上的供铁路车辆行驶的轨道结构,它是铁路交通系统的骨架,包括钢轨、轨枕、道床、桥梁、隧道等组成部分,铁路线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铁路车辆的平稳行驶,实现货物和旅客的快速、安全、舒适运输。
铁路线路的分类
-
按照线路性质分类:
- 客运线路:主要用于旅客运输,如高速铁路、普速铁路等。
- 货运线路:主要用于货物运输,如重载铁路、货运专线等。
- 混合线路:既承担客运又承担货运任务。
-
按照线路等级分类:
- 高速铁路:设计速度在200公里/小时以上的铁路。
- 普速铁路:设计速度在120公里/小时以下的铁路。
- 重载铁路:主要用于煤炭、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,线路承载能力较大。
-
按照线路布局分类:
- 直线铁路:线路基本呈直线状,便于车辆高速行驶。
- 曲线铁路:线路呈曲线状,主要考虑地形、地质等因素。
铁路线路的相关术语
- 钢轨:铁路线路的主要承重部件,由钢制材料制成。
- 轨枕:支撑钢轨的构件,一般由木材、混凝土等材料制成。
- 道床:铺设在轨枕之上的填充层,主要起到固定轨枕、分散荷载、保持轨道稳定的作用。
- 桥梁:跨越河流、山谷等障碍物的铁路建筑物。
- 隧道:在山体、地下等特殊地形中修建的铁路建筑物。
权威数据与评论 根据《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工作报告》,截至2019年底,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.9万公里,其中高速铁路3.5万公里,位居世界第一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铁路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,预计到2020年,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4.5万公里。
第三方评论认为,铁路线路的建设与优化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效率、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,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,铁路线路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铁路线路作为铁路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,对于保障我国交通运输的顺畅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本文从定义、分类、相关术语等方面对铁路线路进行了全面解析,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The End